什么是双重预防机制?浅谈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思路
双重预防机制是构筑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两道防火墙。第一道是管风险,通过定性定量的方法把风险用数值表现出来,并按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让企业结合风险大小合理调配资源,分层分级管控不同等级的风险;第二道是治隐患,排查风险管控过程中出现的缺失、漏洞和风险控制失效环节,整治这些失效环节,动态的管控风险。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共同构建起预防事故发生的双重机制,构成两道保护屏障,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一、为什么要建立双重预防机制?
【认不清】2014年“12·31”上海踩踏公共安全责任事件,36死49伤
【想不到】2015年“12·20”深圳滑坡特别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73死4人失踪,78公职人员受处分
【管不到】2015年“8·12”天津火灾爆炸特别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165死8失踪
近年来,触目惊心的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许多事故反映出,目前安全管理工作存在安全风险认不清,事故后果想不到,相关部门管不到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明确牵头部门、责任主体、工作原则,制定操作程序、分析方法、规范指南,全面深入科学排查、分级、评估风险源,建立数据库,电子图和决策分析系统,实施动态、分级监管,通过制度、技术管理措施管控危险源,各界积极探索建立“双重预防机制”,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二、如何建立双重预防机制?
建设双重预防机制主要从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两方面入手。相对于安全风险管控工作,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对人员安全管理素质要求较低,国内生产经营单位中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推广时间较早,人员管理基础较强,因此大部分企业已建立较为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立了隐患排查治理台账或数据库,制定了较贴合本单位实际的重大隐患治理实施方案,因此,本文将重点介绍如何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1、风险评估、风险分级
应用专业技术,对潜在损失结果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客观的评价。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
2、重大风险告知牌
根据风险评估、风险分级结果,确定本单位重大风险,制定重大危险源管控方案,在重大风险区域或公告栏、信息公示栏等其他显著区域设立重大风险告知牌,明确告知有害因素、预防及应急措施等。
3、岗位风险告知牌
对于存在较大危险因素的岗位,梳理岗位风险告知牌,完善风险防范措施。
4、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
对本单位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评估,按区域绘制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按照风险等级对不同区域实施分级管控。
5、作业风险比较图
对本单位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评估,按作业风险等级绘制本单位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按照风险等级对不同区域实施分级管控。
围绕防范和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的核心,推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标准化,信息化、科学化的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突出重点作业和重要岗位,辨识防范重大风险,排查治理事故隐患,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将隐患遏制在事故之前,安全生产工作需要做的还有很多。